上海舊住房拆除重建加速推進
28日下午,上海市楊浦區鳳南一村居民自發舉辦了一場歡慶活動。在歡快的鑼鼓聲中,這個小區的舊住房拆除重建項目更新協議正式生效。這也是今年上海市規模最大的舊住房拆除重建項目。
居民自發慶祝舊改協議生效。(受訪者供圖)
鳳南一村小區建于20世紀50年代,共有35棟房屋85個門棟,涉及居民1794戶、非居住戶19戶。該小區地勢低洼、設施陳舊、功能不全,煤衛多戶合用,存在嚴重安全隱患,居民要求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十分強烈。
為了讓居民將來回遷時住得更舒心舒適,楊浦區相關部門圍繞鳳南一村原有房型、朝向、面積等情況,歸并梳理原來的128種房型,廣泛征詢居民意見,不斷打磨方案,最終設計出20種安置房型,不僅實現廚衛獨立使用,更讓每戶居住面積有所增加,獲得了居民的認可。
據介紹,重建后的鳳南一村小區,還將建成6000余平方米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,包含文化活動室、養育托管點、衛生服務站、黨群服務站、市民健身中心、圖書館、社區食堂、社區睦鄰中心、老年人日間照護場所等,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生活需求。同時,舊改街坊內還將建設一所標準化小學,提升區域教育能級。
“我們統籌考慮了居民關切的停車充電、人車分流、適老化、兒童友好等問題,并結合節能降碳、海綿城市創建等專項工作,前后進行了6次顛覆性修改和重新設計,歷經20余稿修改完善、近百場各級別專題研討會,形成最終方案?!睏钇謪^有關負責人說。
“原拆原還”作為上海市舊住房成套改造的重要手段,今年以來“奔跑加速”。靜安區的蕃瓜弄、徐匯區田林地區的工人新村等搬遷體量均超過千戶的“硬骨頭”項目,均在下半年實現簽約乃至集體搬遷。
圖為靜安區蕃瓜弄小區居民集中搬場。新華社記者王翔 攝
一場又一場的座談會、溝通會,一輪又一輪的測算和方案修改,一次又一次的群眾工作面對面……在營造安居夢的背后,過程并不容易。
“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建議,將民意融入改造全程,是我們工作迅速推進的法寶?!鄙虾J蟹抗芫钟嘘P負責人表示,今年上海計劃實施不成套職工住宅改造28萬平方米,將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探索更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。
在上海首個啟動“拆落地”改造的住宅小區——彭三小區,記者看到,雖然該小區的改建原則是“拆一還一”,但改造后由于多了獨立廚衛,每戶居民的使用面積要比原先多出一些,甚至增加了陽臺。戶外還加裝了電梯,配置了停車位,小區整體環境也得到提升。
此外,小區還配套建設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、體育活動中心和生活服務中心,社區食堂、養老院、溫水游泳池、健身館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。
“地方還是老地方,但老房子換了新面貌,我還以為走錯地方了!”回遷居民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。(記者李榮、鄭鈞天)